謝海峰 總經理
1999年畢業于中國藥科大學藥物分析專業。高級工程師。畢業后曾在某制藥有限公司從事新藥研發工作,2006年以來主要從事中藥有效成分以及天然產物分離純化和鑒定工作。
中國藥科大學和 沈陽藥科大學校外專碩導師。
謝期林 副總經理
1991年畢業于蘭州大學生物化學專業。高級工程師,執業藥師。有超過20年的分離純化工作經驗,長期從事多肽產品和中藥有效成分的分離純化和生產工藝開發工作。有豐富的研發經驗和質量管理經驗,曾長期擔任某通過FDA認證的制藥公司的質量副總職位。
胡云嶺 副總經理
2000年畢業于中國藥科大學中藥制藥專業。執業藥師。長期從事新藥研發和中藥有效成分,天然產物分離純化和鑒定工作。
專家顧問
趙余慶教授
趙余慶教授,博士生導師。原沈陽藥科大學中藥學院院長,現為功能食品與葡萄酒學院院長、教授(二級),遼寧省天然產物現代分離與工業化制備工程技術中心主任;
兼任《中草藥》、《中藥材》雜志副主編,《中國中藥雜志》、《中國現代中藥》雜志編委;中國中藥協會人參屬藥用植物研究發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自然及基金和重點項目評審專家。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功能食品分會副主任委員。
2007年組織團隊創辦了沈陽藥科大學食品藥學專業和葡萄酒專業,組建了我國醫藥院校首個功能食品與葡萄酒學院。主要從事藥食同源品,新資源食品,天然小漿果中抗腫瘤、抗氧化功效物質基礎和活性研究。在相關方面取得了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至今發表發表科學論文360余篇,其中SCI論文140余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0余項,授權20項;主持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30余項(國家科技部“十一五”、“十三五”重大科技專項和重大新藥創制課題,國家科技部新藥基金,國家“十五”重大科技攻關示范項目;中藥標準提取物的工業化色譜制備平臺建設,天然活性成分的工業化色譜制備公共服務平臺,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自然基金等)。
主編《保健食品研制思路與方法》(人民衛生出版社)和《食療與保健食品原料功能因子手冊》(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等著作21余部。與企業合作開發的新產品科研成果先后獲省市科技成果和科技進步獎12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6項。同時主持申報和研制國家級新藥和保健品30余項,獲批生產20余項。其中“參蛾助陽合劑”和“三參通脈合劑”各獲遼寧省醫藥科技進步一等獎,產品上市后為企業創造2億多元的經濟效益。至今培養博士(后)、碩士170余名。
張朝鳳教授
張朝鳳教授,博士生導師。2002年進入中國藥科大學中藥學院,藥學博士后。2004年博士后出站留校到中藥學院任教至今。2012年至今任中藥資源系黨支部書記。2012.2-2013.2日本九州大學農學部公派留學1年。入選江蘇省第四期“333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高?!扒嗨{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
兼任《中國藥典》(2005-2015年版,英文版)編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醫學部同行評議專家;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Food and Function、Phytomedicine、Phytochemistry、中國中藥等雜志審稿人
研究方向
1.調控機體纖維化(如肺纖維化、肝纖維化、腎纖維化等)進程的中藥和天然藥物中的活性成分與藥效機制研究及其中藥質量標準。
2.藥用植物(如蓼科、菊科)的化學成分與系統分類相關性研究
研究成果
主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羅漢果基于AMPK-TLR4信號標本兼治肺纖維化的物質基礎和作用機制研究”、中藥材墨旱蓮雙靶調控肺纖維化的物質基礎及其作用機制研究、中國蓼族植物化學成分、遺傳基因與其系統位置的相關性研究”、國家藥典委項目及10余項企業合作項目。作為主要完成人參加10余項“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十一五”計劃及多項國家、省部級項目。
近年在本課題相關領域獲得授權專利8項,發表研究論文50余篇,其中在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Phytochemistry, Phytomedicine,Tetrahedro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chemistry Analysis,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等SCI期刊發表文章30余篇。